第69章 所谓罗马
元栩也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六六文学66wx.org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千里之外的m市,家庭客厅里,电视屏幕正无声地播放着晚间新闻。一条关于“a市民俗研究院青年学者谈文保传承”的简讯滑过,画面里正是乔愉在沈家前院接受采访的片段。她自信从容,侃侃而谈。
沙发上,一个保养得宜、气质温婉却眉宇间带着挥之不去的浅淡倦意的中年女人,正是乔愉的母亲白雪。她端着茶杯的手僵在半空,目光死死地黏在电视屏幕上女儿的脸上。
几年不见,女儿似乎更高了些,眉眼彻底长开,褪去了少女的稚气,那份由内而外散发的神采和自信,是她记忆中那个敏感、有时会莫名害怕的女儿身上从未有过的。她穿着合体的研究员制服,…看起来那么耀眼,那么……陌生。
可眼前屏幕里的乔愉,显然走上了一条与她期望背道而驰、光芒万丈却又让她本能感到恐慌的路。
新闻画面切换了。客厅里只剩下电视广告嘈杂的声音。
白雪维持着端茶的姿势,许久未动。屏幕的冷光映在她脸上,屏幕解锁,指尖在通讯录里机械地滑动,最终停在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上——“小愉”。
名字上方,是一张很久以前乔愉高中毕业时拍的、笑容还有些拘谨的照片。
指尖悬在那个名字上方,微微发抖。客厅里死寂一片,最终,那根手指只是无力地蜷缩起来,手机屏幕的光,在她失焦的瞳孔里,慢慢黯淡下去。
网上因为这次的热门cp掀起的议论还在默默持续。
“神秘职业观察站”论坛的热帖内容更加丰富:
网友a【抛砖引玉。这次‘科学姐’和‘沈顾问’的背景被扒,大家发现没?乔姐,港岛富商姑父抚养;沈顾问,教授+名医父母,住历史保护区大宅。这让我想到之前关注的几个冷门领域(比如古籍修复、小众乐器传承、濒危物种保护)的大神,好像很多家境都不差】
网友b【楼主说到点子上了!我觉得原因可能有几点:1)试错成本高。这些职业往往前期投入大(时间、精力、金钱学习),回报不确定且慢,普通家庭孩子很难承受长期‘为爱发电’的风险。2)眼界与资源。优渥家庭能提供更广阔的视野、接触更优质的教育资源(比如从小接触古董、艺术、国际交流),更容易发现并培养这种小众兴趣。3)‘无用之学’的底气。家里有矿(或至少不愁生计),才有底气去追求看似‘无用’但精神价值高的领域,不必向现实妥协。】
网友c【同意。就拿‘科学姐’来说,如果不是姑父家底厚,她一个女孩子学民俗学,还经常跑田野,普通家庭父母可能早就要她考公务员或者转热门专业了。沈顾问更不用说,家学渊源直接铺路。】
【但也有例外吧?不能一棍子打死。很多基层的文物工作者、民间艺人还是很清苦的。不过能进入公众视野或者像研究院这种核心机构的,确实感觉‘罗马子弟’比例高些?这算不算一种隐形的门槛?】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