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七)(第1/2页)
小弟子一脸困惑地跑来问:“师父啊,我遇到了个难题。太阳病,得了八九天了,症状跟疟疾似的,一会儿冷一会儿热,这该怎么治啊?”
张仲景仙师一听,清了清嗓子,说道:“小徒啊,你可听好了。太阳病,要是得了八九天,症状跟疟疾似的,一会儿发热一会儿恶寒,但热多寒少,这说明病情有点微妙了。要是这人还不呕吐,大便也正常,每天发个两三次烧,脉搏呢,微微有点缓,嘿,那恭喜你,他这是要好了!”
小弟子一听,眼睛一亮:“真的吗?师父,那要是没好怎么办?”
张仲景仙师笑了笑,继续讲:“别急嘛,要是脉搏微弱,还特别怕冷,这就说明阴阳两虚了,这时候可千万别再发汗、催吐或者泻下了,不然病情就更麻烦了。要是这人脸上还热乎乎的,看着像是有火,那他这病啊,还没好呢。为啥呢?因为他身体里的汗出不来啊,汗憋在里头,身子就会痒得难受。这时候啊,就得用上咱们的桂枝麻黄各半汤了。”
小弟子一听,眼睛瞪得圆圆的:“桂枝麻黄各半汤?听起来好厉害的样子!师父,快给我讲讲这方子怎么配吧!”
张仲景仙师哈哈一笑,开始详细讲解:“好嘞,我这就给你说说。桂枝麻黄各半汤啊,其实就是桂枝汤和麻黄汤各取三份,混在一起煮。咱们先来看看桂枝汤的配料和做法。”
张仲景仙师拿起纸笔,开始写写画画:“桂枝三两(换算成现代就是15克啦),要记得去皮哦;芍药三两(也是15克),这个不用多说,补血圣品;甘草二两(10克),炙过的,调和药性;生姜三两(15克),切片,这个嘛,驱寒暖胃;大枣十二枚(这个没法精确换算,但大概就是一把啦),劈开,让药性更好地出来。把这五味药放到锅里,加上七升水,也就是现在的1400毫升左右,煮啊煮,煮到只剩三升,也就是600毫升左右,把药渣去掉,温着喝,一天喝三次。”
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,还不忘点头:“嗯嗯,师父,那麻黄汤呢?”
张仲景仙师笑了笑,继续讲:“麻黄汤也不难。麻黄三两(15克),去节,这个可是发汗的猛将;桂枝三两(15克),去皮,跟桂枝汤里的桂枝一样;甘草一两(5克),炙过的,调和药性;杏仁七十枚(这个嘛,大概就是现在的40克左右啦),去皮尖,这个能止咳平喘。把这四味药放到锅里,加上九升水,也就是现在的1800毫升左右,先煮麻黄,煮到水少了二升,也就是煮到剩1600毫升左右,把上头的沫沫去掉,然后加上其他药,再煮,煮到只剩二升半,也就是现在的500毫升左右,把药渣去掉,温着喝。记得啊,喝完药得盖被子捂汗,出点微汗就好,别出大汗,不然病可除不了。”
小弟子听得一愣一愣的,但还是不忘记记笔记。
张仲景仙师继续说:“至于桂枝麻黄各半汤嘛,就更简单了。就是把桂枝汤和麻黄汤各煮三份,混在一起,一顿喝完。喝完药再盖被子捂一会儿,要是全身微微出汗,那就更好了。记住啊,汗可不能出得太多,像水流一样可不行,不然病可除不掉。要是喝完一剂药,汗出病就好了,那就别喝了。要是汗没出,就再喝一剂,还是按刚才的方法。要是还不出汗,那就缩短喝药的间隔时间,半天内把三剂药都喝完。要是病情重的话,那就一天一夜内喝完三剂药,随时观察病情变化。”
小弟子听得连连点头:“师父,那喝药期间有啥忌口吗?”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